始建于1881年的杨树浦水厂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化自来水厂,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20年开始,这座有着140年历史的老水厂启动深度处理改造工程,一边改造还要兼顾生产,如今三年多过去了,水厂的改造进展到哪一步了呢?
春节刚过,140岁的杨树浦水厂的深度处理改造项目又忙碌了起来,按照分四期改造的计划,工程后三期正加速推进。整个项目从2020年5月启动,用了三年多时间,顺利完成了最难的涉及重点保护老建筑的一期改造部分。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制水分公司项目经理阮敏介绍:“我们提出四保理念,水质保证、运营保障、文物保护、环境保证,保证老建筑可以再续百年辉煌,外表你看它还是老建筑,但是内里它已经得到了科学提升,水厂生产工艺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始建于1881年的杨树浦水厂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化自来水厂,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厂区内 有标志性的 英国古典城堡式建筑群,其中还有9处文保建筑。
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就是这个建于1882年的1号车间,这次改造,还是保留了其红灰相间的外墙,宫殿式的拱形门窗,黑色的栏杆立柱、地面地砖等原始模样。140年前漂洋过海而来的5台出水泵则经过保养,每天仍然在正常使用,将出厂水输送到市政管网。
“改动之处在它的底下,包括它的管道和渠道进行了改建,当时它是影响我们水量供应的。通过其他车间对它进行能力补充,第二个一些技术措施,把改动的地方给封闭掉,不改动的地方继续运行。”
上面有历经风霜的老建筑,下面有繁复交错的管道,还要继续保证日常的供水,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光是前期准备,技术团队就花了近两年之久,搜集了上千份老资料,最早的设计手稿,可以追溯至1929年。实施时,则需要一个个建筑来细化方案。
上海市水务局重大办副主任张海燕形容这是“在古董店里搞建设,要一池一策,一树一保,围绕这个百岁老人在他这里面更新。”
建于1934年的丙组滤池,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施工充分保留了滤池外观原有的工业特色元素,但还要在不影响文物本体的情况下,把砂滤池改造为炭滤池。技术团队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借助BIM三维建模技术,预演每一步施工,确保万无一失。
“下面的有些管线,包括结构本体,图纸留存很少,一次一次的排摸,包括在施工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就现场解决,群策群力之下,把有些管道埋深,或者有些地方功能性的改变,把整个文物的本体保存下来。”杨树浦水厂副厂长邬晓东说道。
建于1932年的7号沉淀池则属于高架水池,为最大程度保护老建筑,多次讨论后 工程最终提出了把新建筑安置到老池内部的方案,让它能拥有清水库、后臭氧接触池、管廊、砂滤池等功能。
杨树浦水厂拥有5条制水生产线,此次改造最终要将常规处理生产线全部升级为深度处理生产线。但在施工改造期间,水厂仍保持着日均100万吨的供水能力,一期改造完成后 每天已经能新增深度工艺处理的出厂水24万吨,预计到今年年底,“深度处理”改造将全部完成。
杨树浦水厂生产科副科长李玲称:“用了臭氧加活性炭工艺以后不仅是提高了我们出厂水的水质,口感更佳,到第四期完成之后,全厂全覆盖的情况,等于是有120万吨的深度处理水,在我们国标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提升大家的口感。”
作为兼具功能性和历史性的重要文化遗产,对杨树浦水厂历史风貌的保留保护,和功能的延续并升级,也是对杨浦滨江历史文化的传承,为工业遗存的现代转化和城市能级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市水务局重大办副主任张海燕:“百年历史建筑它焕发了新的生机,继续为老百姓、涉及到大概300万人口供应优质的饮用水,可以说是我们上海城市更新的一个范例,也可以说我们既传承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也为整个供水的水质提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杨树浦水厂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承担着自来水日常供应的重大责任,等到年底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后,上海六个区的市民也能用上品质更优的的自来水。我们期待着这位百岁老人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和上海这座城市及市民共生共荣。
编辑: | 尤颖慧 |
摄像: | 张蔚 |
责编: | 虞之青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