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个名为“田笙社”的昆曲社成立,国画家戴敦邦任社长。22年过去,今年4月,“田笙社”的曲友们相聚戴敦邦画室,为曲社庆生。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独特景观,传统的文人雅集曾引发人们对于文化审美的无尽想象。时至今日,海上雅集的文脉在“田笙社”得以延承,传统而古老的诗词曲画在上海生机勃勃。而这些源自于一个画家二十多年的坚持。
每两周,位于上海西南角的一处公寓内都会有这样一个聚会,聚会持续了22年。参加聚会的都是热爱昆曲艺术的曲友,他们中有退休大学教师、电影导演以及文艺团体著名人士。聚会的主持人是戴敦邦,他今年八十岁,是中国著名的国画家。他所创作的水浒、红楼人物家喻户晓。这间二十多平米的房间,平日里是戴敦邦的画室。
田笙社,当年由昆曲名家张洵澎发起,最初习曲交流的地方是在上海田林地区的某家饭店。1995年,戴敦邦受发起人之托,任田笙社社长,并长年予以经济上的资助,逐渐他的画室成了大伙聚会的地方。
“画是静止的戏,戏是流动的画”,绘画与戏曲的关系源远流长。戏曲中的诸多视觉元素得益于民间艺术,它高度程式化和形式感也为水墨画家的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戴敦邦眼中,“ 每种戏种都从昆曲当中吸取营养,就好像是一个母亲一样。昆曲有手眼身法步,这就是一种造型。舞台上的造型亮相、舞蹈、身段同样可以在绘画中可以得到借鉴。古代人的生活习俗, 现在不肯能留下来影像资料,昆曲舞台或多或少保留了当时人的生活痕迹。 这对于我们绘画雕塑吸取了比较可信的营养资料。”
戴敦邦热爱戏曲,着迷于舞台上的水袖、身段、亮相。而他的创作多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笔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动传神,画风雅俗共赏。
戴敦邦说:“我在画历史人物画的时候,比较注意昆曲、京剧。其他地方曲种凡是对我创作历史题材有帮助、得益的,我都比较注意。特别昆曲唱词曲牌都带有文学性。”
现场,77岁的甘明智唱了《浣溪沙》。浣溪沙原本就是唐代的曲名,逐渐失传,日后变为词牌名。如今,田笙社采用昆曲曲牌,把唐诗宋词重新谱曲并传唱,开创了古典诗词演绎的新形式。27首唐诗宋词焕发新声。
在这里,有诗,有画,有曲,别有一番滋味。
在这里,出专辑、编书籍,兴趣变钻研,匠人匠心。
田笙曲社从最初的五、六位同好已发展到三十多位固定社员参加活动,甚至分了老生组和旦角组,有的人走上了专业道路,有的人留下了研究成果。现在,依然不断有新成员的加入 。
十年前,戴敦邦用眼过度,右眼失明。但他依然在画。在他心里,曲中有画,画中有曲。 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独特景观,传统的文人雅集曾引发人们对于文化审美的无尽想象。时至今日,海上雅集的文脉在“田笙社”得以延承,传统而古老的诗词曲画在上海生机勃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吕心泉 配音 李烨 编辑:胡琰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