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从古至今就地位尊崇,几千年前,古人仰望星空,寻找方向。现在呢,现代人发明了一种距离我们两万公里的特殊“北斗星”,它们不会发光,也不会发热,甚至连肉眼也无法去观察,但却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因为它们默默为我们指引方向,提供便利。
今天《未来说第二季——执牛耳者》现场就请来了这位嘉宾,他就是这群星星背后的守护者,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的院长郁文贤。
主要成就:
郁文贤,上海交通大学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探测技术和多维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内容包括新型成像系统、微波图像处理和解译、信息融合、目标识别等。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测试评估与试验验证专家组专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地面系统组专家;“十二五”总装备部卫星应用技术专业组顾问;总装备部上海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863 计划、国防型号工程、国防预研、国防预研基金等30 多个课题,发表(含合作)学术论文130余篇,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他引)超过570次,在雷达目标识别、数据融合等方面取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制成果,对我国数据融合、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产生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我国雷达探测、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卫星遥感应用等技术研究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度:
骆新:中国人愿意说度,他认为这是空间、时间甚至自身内在对自己约束力的一个表示。如果把某一个字和度来结合形容你所从事的北斗研究的工作,你觉得哪一个词的组合更重要?或者说这个词的组合也代表了北斗未来?
郁文贤:其实我们成功的事业哪个都需要,我只能说挑两个度:第一个:“韧度”。那么我在想,事情做成一定是坚韧不拔,北斗我觉得还是在路上,要做成一个全球“海内常依北斗”,还是要坚韧不拔,才能变成一个全球的、大家都要用的一个东西。
第二个度我选“共度”,我觉得我们做技术无论是未来(还是过去),可能也参与了企业的发展,北斗最终我希望是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所有的一切变得更加耦合,更加紧密,跟我们未来的世界经济、社会个人的发展,成为一个共度的一种状态。所以我选这两个度。
时间胶囊:《陈芳允百年纪念文集》
骆新:如果请郁老师您要放入一件东西放入时间胶囊,过几十年以后再打开它,让你在未来能看到,或者让你的后人在未来能看到它代表你今天的所思所想和你的价值观,你会把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放在这里面呢?
郁文贤:我想把一本书《陈芳允百年纪念文集》放进去。我导师陈芳允陈先生,他是浙江台州人,三十年代英国回来,他在我们国家应该说是卫星测控事业奠基人,也是我们国家北斗一号的总师,可以说是这个领域境界最高的、最谦逊的一位老科学家。也是“两弹一星”工程的总师。所以他这里面有很多故事跟北斗有关的,所以我想把这本书放到里面去,未来有人还会看到它,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谦逊默默的人,他还没有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我希望
以后还有更多的人能知道他。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