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雪后登上城楼,向北远眺,可以看到现在的苏州河——白茫茫的一片,在红日高照的衬托下,蔚为壮观,往东南方向眺望,可以看到银装素裹的城隍庙。大境阁作为当时的制高点,颇受欢迎,民众往往在大境阁上观赏雪景,漫天飞舞的雪花,树上枝头的冰花晶莹剔透,雪中晶莹的雪块,在闪闪发光。
90%上海人都不知道,上海市中心竟然还有一座古城墙。乘坐11路环线,沿中华路、人民路围成的环城圆形路行驶一周,途中共经过老西门、小北门、老北门、新北门、人民路等11个站点。在小北门下车,一座残庙遗址和城墙遗迹出现在眼前,那就是目前仅存的一段上海古城墙,也是上海老城厢与城外的界线。
翻开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南市区志,泛黄的纸页上,很容易找到清朝同治年间的上海县城图,和许多地方的城墙不同,上海古城墙并不是四四方方的,而是环形的,北半圈“人民路”到南半圈“中华路”围起来正好是一个圆。
回顾历史,公元1291年,上海设县,沿江一带的船舶往来频繁,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中心。到明代中叶,海上倭寇猖獗,造成上海很多民房焚毁,损失惨重,为保障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免受蹂躏,于是民众决意筑城御倭。
嘉靖三十二年,上海民众昼夜不停,耗时将近三个月,赶筑了这座周长4.5公里,高2.4丈的城墙,并在城墙上造了二十座箭台。在明朝万历年间,倭患被平息,县城也安宁了。于是,在箭台上建造了一座关帝庙,供奉关帝像。关帝庙虽然小,但是结构精巧,香火也很旺。因关帝庙悬有“大千胜境”匾额,故称为“大境阁”,或叫大境关帝庙。
到清末租界时期,古城墙的存在阻碍了城市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上海开始了拆除城墙行动。由于拆城墙的指挥部就设在大境阁,才使得这段30米左右城墙和大境阁得以幸存。在清军与英法联军的战斗中,大境阁连同所在的城墙被战火严重损毁。于是咸丰五年,人们按原样对城墙进行了修复。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南市区政府集资900万元,对大境阁和古城墙进行了一次整修,并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许多地区都有“八景”之说,所谓“八景”(也有称“八境”),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集合。而上海的“沪城八景”则在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的《申江竹枝词》中有所记录,“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江皋霁雪”。
拂去历史的尘埃,上海“老八景”中的许多如今早已风光不再,面目全非。而大境阁,巍然雄立于人民路、大境路路口。青砖里,嵌的都是岁月的痕迹。尽管而今留下的只是城墙一隅,却依旧记录着上海老城厢的厚重历史。
六龙寒急光徘徊(杜甫),风卷沙汀玉作堆(白居易)。
闲上高楼时一望(刘沧),了然便见画图开(朱庄余)。
【关键帧】
大境阁上观霁雪,薄如鹅绒。
城桥膝下小涧流,银溪如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刘桂强 高原 编辑:曾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