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九成宫醴泉铭》,喜爱书法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唐贞观六年,唐太宗在位于陕西麟游县的九成宫附近,发现地下有泉水涌出,认为是祥瑞之事,于是下令刻石立碑,以表纪念,由名臣魏征撰文,大书法家欧阳询手书。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楷书最著名的代表作,历史上有名的拓本也很多。上海图书馆收藏的龚心钊藏党崇雅本就是《九成宫醴泉铭》的一件南宋早期拓本。这件拓本拓印极其精美,装裱一流,完好地保留了宋代碑帖的原始面貌,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党崇雅本《九成宫醴泉铭》于1961年入藏上海图书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以致尘封数十年,几乎被人们遗忘,直到近年的整理中才被碑帖鉴定专家仲威先生重新发现。
当时,首先引起专家注意的并非碑帖本身,而是外袋上的收购价:5060元!要知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碑帖行情普遍不高,上海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宋拓《郁孤台法帖》,当年的购买价也不过1800元,而3000元在当时可以买得起上海石库门的一栋房子了。
历史上,这册《九成宫醴泉铭》的收藏者大多身份显赫,除了明末清初的三朝宰相党崇雅外,还有清道光年间的兵部尚书初彭龄和嘉庆年间的内阁大学士、大收藏家翁方纲等人。不过在这些收藏者中,最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民国大收藏家龚心钊。
龚心钊,安徽合肥人,民国时期寓居上海,是清代最后一任科举考官,也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关于龚心钊收藏党崇雅本《九成宫》,还有一番曲折的故事。
民国时期,党崇雅本《九成宫》流落到河南某裴姓军阀手中。后来裴家急需用钱,将这件《九成宫》寄往北京某碑帖铺出售,谁知一年多过去也无人购买。于是裴家只好将拓本取回,作为借款的抵押品,出质在河南密县的一户有钱人家。
1934年,著名碑帖收藏家方雨楼听说这一消息后,专程前往密县寻访,才终于将拓本赎回,避免了珍贵文物明珠暗投的命运。也正是在这一年,经北京庆云堂碑帖铺老板张彦生介绍,龚心钊以六千大洋购得这册拓本,收藏在自己的“瞻麓斋”中。这六千大洋在当时绝对是一笔超级巨款——当年上海金价平均为每两90元左右,一块大洋就能买到16斤大米或4至5斤猪肉。
党崇雅本《九成宫醴泉铭》到了龚心钊手中,才算是真正遇到了知音。龚心钊不仅不惜工本,用自己收藏的名贵古纸,请北平名工王仪堂对拓本重新装裱,而且在一张张古纸做成的小签条上详细记录了自己研读拓本的发现和心得。比如在一些签条上,龚心钊有这样的批语:“礼字宜字驼油脂膜均在”、“子字钩驼油膜”等等。这些批语乍看之下令人不知所云,仔细观察之后,可以发现在这些字的笔画背后,有一层芝麻绿豆大小的黄褐色异物隆起。原来宋代九成宫旧址附近曾经放牧过骆驼,骆驼在《九成宫》碑石上搓背挠痒,将皮屑毛发残留在碑上,而这些遗迹就在捶拓时粘在了拓本背面。
龚心钊研读《九成宫》的细致入微和对碑帖的爱惜之深,从这些小细节上生动地表现出来,令人敬佩不已。如今,龚心钊的名字和心血已经与这件党崇雅本《九成宫醴泉铭》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成为历史的珍贵遗存。
(来源:《诗书画》项目组 编辑:范燕菲)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