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为什么有“爸爸月”?
德国的产假为什么从3年缩减到12个月?
意大利的婆婆也带娃?
美国的“妈妈岗”是什么?
职场妈妈的未来会好吗?
本书封面
这周我要介绍的这本书叫做《职场妈妈生存报告》。这是一部社会学作品,作者是美国的一位社会学助理教授,也是一位女性。她对来自瑞典、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的百余位来自于中产阶级群体的妈妈们做访谈,去了解各个国家的生育福利制度、生育文化、生育政策等等,并且进行了一些对比,来看之间的不同。本来她也想把调查对象的范围锁定得更宽一点,但是因为现实操作当中的种种障碍,最后还是选择来观察中产阶级这个群体,这样的话可能横向对比起来也更加容易。
毫无疑问,欧美那么多国家,福利制度很不一样。比如说,从生育的角度来看,像瑞典的话,瑞典的妈妈们大概可以享受一年的生育假,同时在这个期间还可以有80%的薪水;像德国的话,它有非常完备的公立幼托机构,花钱少、服务时间长,也可以解决妈妈们的很多后顾之忧;而像意大利的妈妈群体,她们可以在休完产假和生育假之后,回到原来的岗位,没有任何的阻力,这也算是一重保障;相对来说,可能美国的妈妈们最为辛苦,没有任何的公共生育政策可以来保障她们,相反只能看自己的雇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对自己的员工生孩子到底支持还是不支持。
在对比这些福利制度的时候你会发现,生育制度、生育政策的背后,很重要的其实是这个社会的生育文化。比如像瑞典,它福利程度是很高的,但是所有的政策都是倾向于去帮助和保障有家庭、有孩子的那些人群;那反过来说,如果是选择丁克的或者是选择单身的群体,可能就会默默地感觉有些压力。像在德国的话,这个文化也是倾向于鼓励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在家照顾孩子,如果说有的妈妈选择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出去上班,可能在社会上会受到一些压力。比如说在意大利,意大利的妈妈群体对整个社会、整个政府给予她们的生育保障那是抱怨多多。相反可能是美国妈妈最为“强大”,靠自己的力量扛起了很多的负担。
当然,如果还要对比的话,我想可以对比更多的国家。不同的国家,它的生育政策,包括生育文化可能都不一样,各有优点,各有缺点,各有侧重点。那到底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对比?我想,作者的这句话可能是一个答案,就是想看一下在不同的现实背景之下的女性群体是怎么样地在挣扎着、在奋斗着。同时他也想说,像生育的压力,理应是全社会来共同面对,而不应该是由女性群体独自来背负。
(看看新闻Knews作者:何婕 视觉设计:吕心泉 实习编辑:杨朔)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